前一陣子都是用ma來決定投資股市的方向......
認為「價格」是市場最後由買賣雙方所決定出來的,是貪婪與恐懼的總和結論,所以不需要太在意公司的財報
但是看了洪先生所寫的這本書後,我重新的思考…
一.他說的對,投資就像是選一個跑步容易得名的學生,好體質的公司,往年能一直賺錢,我們比較容易去相信今年它依舊能為我們賺到錢…(總比希望著以往都跑最後幾名的學生突然間能得到第一名來的容易)
二.他說的對,巴菲特如果能用一個簡單的方式,讓自已的投資賺大錢,我們為什麼不先學習巴老的成功模式,等到我們真的賺到不少錢後,再來思考有沒有可能調整成更適合我們的方式。
這書裡提到的要點~
巴老的最基本的一個觀念轉換:從EPS(每股盈餘)轉到ROE(股東權益報酬率)
EPS=稅後淨利 / 股數
ROE=稅後淨利 / 股東權益
資產=負債+淨值(股東權益)
股數=資產/10(票面價值)
所以選股的步驟應為
1.確認近5年的ROE是在15%以上。
盡量是平均,而不是第一年很高,第二年降很低…或是每況愈下的也不好。
當然,我覺得一般來說,平均是在10%以上就可以考慮了。
2.盈再率在80%以下,若是在40%以下更好。
若是80%,則表示每多賺100元,要付出80元的成本。
金融股是不考論盈再率哦~
3.今年預估的每股盈餘x10,在此價格以下,是便宜的。
若是x10~x16之間,是合理的價格
若是x16~x32之間,是偏貴的價格
若是x32以上,是很貴的價格
那何時是要出脫的?
1.「稅後淨利成長率」連2季是負的。
當然,若是去年同期的基期太高,則另當別論。
2.價格來到「很貴」的地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