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

買保險要選誰?原來差這麼多…





想要買保險的時候,發現不只保險公司有好多家、保險種類有好多種,就連幫我投保的人也分好多種!到底什麼是「保險經紀人」,什麼又是「保險業務員」,跟誰投保對你的權益有差別嗎?一次回答你內心無數的問號!

保險公司業務員與保險經紀人公司業務員(以下稱保經公司)的差別?
答:
保險公司的業務員,只能銷售他們那一家保險公司的保單。保險經紀公司的業務員,卻可以提供你多家保險公司的保單。
假如你想買A公司的壽險,B公司的醫療險,跟同一位保經公司的業務就可以買到,但如果找一般保險公司,你需要分別找兩家公司的業務員才行,不僅多花時間安排見面,還不確定是否可以相信另一個業務員。
現在愈來愈多人選擇保經公司來買保險,因為畢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十項全能,通通都是CP值最高的,如果真是這樣,那不就全部的人都跟這間公司買就好了?
再者,因為保經公司一次可提供多家保單,他所提供的方案一般來說會比較客觀,至少不用因為只能賣一家商品而「老王賣瓜,自賣自誇」。

跟誰買比較便宜?
答:
其實都一樣的價格哦~因為保險是依被保險人的年齡、體況、性別、職業而計算出來的統一費率,所以跟誰買都一樣價格。也就是說,如果買富邦人壽的某個特定商品,跟富邦人壽的業務員和跟有銷售富邦人壽商品的保經公司購買,價格都是一樣的哦~除非是退佣,只是政府有明令規定保險人員是不能退佣的哦~不然是會違法的~

若是要去作保險業務員,是保險公司好?還是保經公司好?
答:
從薪資面來看,絕大部份的保險公司與保經公司都是沒有底薪的,除了偶爾推出的新人專案,有可能會一些獎勵辦法,像是銷售了多少保單,就會額外的再加發獎金。
從出勤來看,大部份的保險公司與小部份的保經公司是會要求出勤率的,也就是每天早上要進公司簽到,雖然沒底薪,但如果不按時出勤,未來要晉升時,比較會有困難。但保經公司就較不在乎出勤率,是想要兼職人的首選。

從勞健保來看,大部份的保險公司都會有勞健保,但是會要求出勤率與業績,若是業績與出勤率沒有達標,是會被取消勞健保的哦~而保經公司大多都是讓業務員直接在職業公會自行投保。

從教育訓練來看,保險公司大都有較完整的教育訓練,但不表示保經公司的教育訓練就不好哦~畢竟還是要看個別公司,有的保經公司也是很用心在教育訓練的,而不論保險公司或是保經公司的主管們都會很樂意教新人,畢竟有助於組織的發展囉~

說到底,各有其優勢,只是若要讓我選,我會選保經公司,因為可銷售的商品較多,提供給客戶的資訊更多元,才能真的給客戶當下最好的建議。而且,對於一般上班族想兼差賣保險的話,當然是選保經公司較好,因為不考核出勤,所以不用一早進公司,只有要拿文件時再進公司拿,或是請同事拿給你,時間彈性很多,而還是可以在原來的工作崗位上班賺錢,等下班時跟朋友聊到理財與保險,還能多賺錢,等確定自已適合作保險這工作時,再將原工作辭掉就行了,是不是輕鬆很多,而且,還不用拿任何本金出來,更不用像作其它傳統產業或是直銷一樣需要屯貨,是不是很方便?

加入好友
還想要瞭解更多的保險業訊息嗎?   加入我的line@吧  

我的LINE ID:  @tgn5232v


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

股市大贏家(陳進郎 著)讀後心得




陳進郎先生在股市大贏家中提到:「輸家為了符合自已的感受,有時以基本分析為主,有時以術分析為主。贏家在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選一個為主,並全程堅持以這一個為主。」說的很有道理。價值很難定,趨勢較易抓。還記得以為上投資課時,老師也曾說過:「價格,通常已完整的反映了已經公開的事,還包括正在醞釀的事以及買賣的心理,涵蓋的層面更廣。」技術面的事比較單純,單純才有力量。畢竟,基本面的部份,財報總是等到一切發生了一個月後,甚至是三個月半年一年的,我們才會看到,只是看到的時候往往已經來不及。

技術分析不在乎價格波動的原因,只在乎股價將如何波動,所以,只須藉由股價走勢圖來預測就行。基本面不是不重要,只是我們很難比別人知道的更多。02/13 3164

達瓦斯的心得包括:一.上市公司的財務資訊揭露的是過時的資料,而場情報往往又叫人存疑,但就算不知道內幕消息或基本面資料,純粹依據技術分析來作交易,是正確而可行的。二.股票的走勢並非毫無章法,而是亂中有序,在運行過程中,形成了一定的價格區域--股票箱,股票箱的頂部是重要的庄力,股票箱的底部是重要的支撐,股價走勢是由一個又一個的股票連結而成的。在漲勢中,一個新箱形的下限不一定是前一個較低箱形的上限;在跌勢中,一個新箱形的上限,不一定是前一備高箱形的下限。而且,新箱形的上限和下限只能由股票本身來確立,不能靠預測得知。四.投資人最主要的工作是正確界定出股票箱的上限和下限,一旦確立了,那麼只要股票在框框裡面活動,就不必太緊張。

六個判斷個股真突破或假突破的原則:
一.任何型態的向上突破,通常要得到大成交量的確認,但向下突破時則不需要。
二.有效的突破,不管向上或向下,其技術指標會顯示相同方向的新高或是新低,如果價格和技術指標之間出現背離,則往往是假突破。
三.個股中線漲勢剛形成時的創新高,追高相對安全。
四.大盤中線趨勢往上時,個股向上有效突破的機會較大。
五.愈早領先大盤向上突破同期反壓的個股,有效突破的機會較大。
六.個股突破反壓的氣勢愈強勁,向上有效突破的機會愈大。例如,一開盤就跳空突破反壓,或突破反壓時上升角度變陡或指標剛轉強。


如果我們看得出底部快到了,反而該逢低大買,但底部經常深不可測。如果只能在底部形成前買太早或在底部形成後買太晚之間二選一,寧可買太晚。

能再創新高,才有波段行情。在跌勢中要等大盤出現長紅才考慮進場,因為指數比較不容易再破底。

曾經的選股不選市,以為即使大勢不好也有個股異軍突起,後來才發現,太自不量力了,因為這時候逆勢的股票很少,即使有的個股線形看貨要築底,卻常因大盤跌勢擴大而跟著破底。

在漲勢中,買上升角度較陡的強勢股。最常見的情況是在盤中追進漲停的股票,原本打算稍後賣掉相對弱勢股,卻發現想賣出的弱勢股也漲停惜售,這是最棒的。在大盤趨勢向上時,加碼強勢股。「大盤趨勢向上」包括兩種情形,一是大盤處於明確的漲勢,一種是大盤處於漲勢的的區間整理。尤其是在大盤處於明確的漲勢時,更是要追人氣股。

強勢股包括當天盤勢中的強勢股和線形上的強勢股,其中,線形上的強勢股更重要。線形上的強勢股包括了:漲幅較大的股票、領先向上突破同期高點或同期反壓(如六十日線)的股票,或大盤拉回時跌幅較小,甚至逆勢上漲的股票。

趨勢凌駕於基本面:當大盤處於明確的漲勢,樂觀的氣氛讓人的想法更接近投機者,甚至是賭徒,而不是投資者。一豆某支個股的線形翻多,如果我們還執著於該股的本益比已超過幾倍,或遷就於大家都已經知道的其他基本面利空數據,就算我們不敢買,但因為多頭市場,只要有人拉抬,股價照樣大漲。

不要因股價漲幅已大而買不下手,甚至賣出。

贏家跌勢形成時,先賣股票再說,要是賣錯了,等股價重返六十日線再考慮買回來

賣股票最重要的理由:股價開始下跌了。













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

中產階級的保命符買對保險遠離「下流人生」

文章來源:Money錢

窮人,沒有生病的權利!

德國文豪尼采曾說 :「受苦的人 ,沒有悲觀的權利!」
正值青春年華卻罹患癌症的小清(化名)
則把這句話改成:「窮人,沒有生病的權利!」
為了專心抗癌,小清辭去工作
每個月光是西醫化療、中醫療養等費用
就高達 6 萬元。
她在網誌幽默的寫下:
「過陣子可能要賣身治病了!」
在桃園開早餐店的雄哥(化名),
則是把尼采的話改為 :
「窮人 ,沒有殘廢的權利 !」

原為經濟支柱

卻因生病後負擔不起

原來育有 3 子的雄哥
今年初緊急送醫後,發現是因頸椎脆化壓迫神經,
造成雙手、肩、肘、腕、手指均喪失知覺及活動能力,
經開刀及初步復健後,雙手僅能微幅擺動。
目前雄哥的存款只夠應付住院費用,
卻承擔不起出院後的漫長復健費用,
一家 5 口的生活重擔,全得由太太一肩扛起。

收入少、存款少、可依賴的人少

淪為「下流老人」

日本去年掀起新的銀髮話題「下流老人」
揭露「收入少、存款少、可依賴的人少」
的貧困老人階層。
然而在台灣,不必等到「老」
每天都有青壯年因為「生病、殘廢」等風險
淪為「收入少、存款少」的下等人
最悲慘的是,有些青壯年英年早逝
卻沒有留下足夠的存款
讓下一代被迫面臨與「下流老人」一樣的困境:


急難時期

保險理賠金是最好靠山

財富有等級之分,但風險沒有
不論是有錢人,還是窮人
都得面臨生老病死這人生 4 大風險
只是,富人和窮人的差別在於
富人有足夠的財力對抗風險
窮人家庭一旦面臨生老病殘,將會變得更窮
而介於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中產階級
如果沒有隨時做好應付人生 4 大風險的準備
一旦有個「萬一」
也很快就從中產階級下降到「下流階層」

及早準備 以備不時之需

有家族癌症病史的安雅(化名)
很早就買了兩張一次給付的癌症險
今年 2 月健康檢查時,她發現罹患大腸癌第 2 期
保險公司很快提撥 200 萬元理賠金
讓她能暫時 2 年不工作,在家安心養病


掌握投保 3 重點

讓保險撐起保護傘

身為中產階級,或是正在努力存錢的你
如果不想因人生 4 大風險,被迫淪為下等
最經濟實惠的方式
就是買對、買夠「純保障」的保險
並且是在存錢的同時,就要把保險當理財的一部
保險是保護資產的安全氣囊
當發生風險,面臨財務損失時,保險能提供緩衝時間
降低風險對自身財務的衝擊力道
該怎麼做好完善的保險規畫呢?
以下即提出投保必知3重點:

投保重點 1

掌握 5 原則挑出好保單

所謂「好」保單,就是「低保費、高保障」的保單

這類保單通常符合5個原則:

(1)保單條款定義明確,涵蓋範圍廣
(2)用便宜的主約,買到高保障、保費卻便宜的附約
(3)最好要有附約延續條款
(4)附約續保年齡上限最好高一些
例如可續保到75歲、80歲。
(5)保障還沒買夠時,
要先避開終身、還本這一類的儲蓄險。

投保重點 2

殘廢風險一定要規劃

除退休養老期外,不論位處哪一階段
最應該優先規畫的前兩大保險是意外險
殘廢險(或是有提供殘扶金的保險)。
因為如果小孩重殘,父母要養一輩子;
如果是父母重殘,不只失去工作能力
還可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,對家庭財務衝擊相當大
若預算有限,可以先買意外險,但是要預防重殘風險
不能單靠單一意外險支撐
因為意外險只有因「意外」殘廢才會理賠
因病殘廢就不予理賠。

雙截棍保單組合 雙重保障

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
2015 年有 57.4% 的身心障礙者是因疾病所導致
因意外殘廢的比例只有 5.7%
所以,若有預算
可加買因意外或疾病殘廢都會理賠的殘廢險
或是有提供殘扶金的保險
用意外險搭配殘廢險或殘扶險所組成的
雙截棍保單組合,將可以有效對抗重殘大風險。

小小補充:

用保單存錢好嗎?

台灣人最喜歡用保險存錢
每年有上千億元的資金購買終身儲蓄險或定期儲蓄險
甚至投資型保單
對於沒有投資風險承受能力的民眾來說
當然可以買儲蓄險、投資型保單等
但前提是先把保障買足夠,以免風險突然降臨
吃光存款,所以優先買夠保障
也是存錢的一種理財方式!
如果不想報酬率永遠被鎖在 2%(甚至更低)
又能承擔賠錢的風險,也可以試著了解其他理財工具
讓保障歸保障,投資歸投資
兵分二路,才能更確保自己遠離下流人生!
收入少、存款少、可依賴的人少。

投保重點 3 

錢少可優先選擇 1 年期保單

保單有分終身型與定期型,定期型又分
20 年期、15 年期,也有 1 年期的保險,
知名保險作家劉鳳和最推薦小資族購買的,
就是有保證續保的 1 年期壽險、癌症險,
以及產險公司非保證續保的 1 年期意外險,
主因就是 1 年期保單最符合
「低保費、高保障」的好保單原則。

1 年期保單 更勝 20 年

劉鳳和舉例說明,同樣都是 30 歲男性、
保額 100 萬元的定期壽險,
20 年期每年保費為 3330 元,
但 1 年期在 30 歲那年只要繳 1600 元,
保費差了 1 倍。而且年紀越大、金額差距越多,
40 歲男性 20 年期每年保費 7210 元,
1 年期 40 歲那年只要繳 3500 元保費。
不過,1 年期保險的保費採自然費率,
每年的保費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遞增,
以上面的例子來看,買 1 年期定期壽險保額 100 萬元,
30 歲時繳 1600 元,40 歲保費增加到 3500 元,
保費倍增!「現在的保障,用現在的錢來買」
這是 1 年期保險的精神。20 年期的保險,
則是把未來 20 年要繳的保費,
平均分攤在 20 年內繳清,
所以現在會多繳一些保費。

1 年期保單 最適小資族


從此觀點來看,
預算有限的小資族最精打細算的做法,
就是買 1 年期保單。
產險公司與壽險公司都有銷售 1 年期保單,
差別在於前者沒有保證續保,後者有。
劉鳳和強調,保險商品琳瑯滿目,
但只要「化繁為簡」,
選擇保障項目及理賠條件簡單明確的保單,
就可以輕鬆花小錢買到大保障,
即使遇到人生 4 大風險,
因為這些保險會立刻撐起降落傘,
「下流階層」的困境將與你無關!

現在很多保險

都可以說是“花小錢買到大保障”

購買時要多聽多看~~

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

包租公將可免綜所稅

房租6000以內 包租公將可免綜所稅

為鼓勵持有超過一戶的屋主將空屋釋出,提供無殼族租賃居住,內政部公布「住宅租賃市場發展條例草案」,如果房東委託代管包租1年以上,月租金不超過6000元,可以免徵綜所稅,6000元以上,可以扣除房屋修繕費用成本來課稅,但房仲業者認為,減稅跟房東想不想出租無關,有些房東根本也就沒繳稅,以此當誘因,成效恐怕有限!
手頭沒甚麼錢的無殼族,想在雙北市租屋,想找6000元以下的房,選擇真的不太多!根據財政部統計,2014年民眾平均購屋年齡41.2歲,總戶數846萬戶,但無殼蝸牛就佔了31%,為鼓勵房東釋出多餘空屋,內政部公布「住宅租賃市場發展草案」,將建立「租屋管理人制度」,若房東委託代管包租達1年以上,月租金不超過6000元,綜所稅就能免繳。
房仲業者徐佳馨:「以6000元的免稅額來看的話,那當然最直接的當然可能,對於一些也許房租比較低的屋主,它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鼓勵作用。」
許多房東因高齡或房子太多,無力管理,需要專業的代管服務,而草案明定,除了租金6000以下,免繳綜所稅,6000~20000元,可扣除房屋修繕耗損費,另計稅額,20000以上者,部分租金可按稅法予以減除。
只不過,房仲也擔心,許多名下持有好幾戶房產的屋主,根本不缺錢,內政部釋出減稅優惠,跟屋主想不想出租房屋,是兩回事。
房仲業者徐佳馨:「那對於一些所謂房東房客,他們本來就有,要求房客不申報稅這部分默契的話,當然對於這類房東的一個鼓勵效果,就會比較有限。」
預計將在3月送立法院的租賃草案,雖然政府立意良善,後續有多少實質效益,有待觀察。(民視新聞周康韻、葉純豪台北報導)

金融科技來臨,保險業務員將被取代?

Financial technology,也稱為FinTech
台灣隨著4G行動網路的普及,網路基礎設備漸漸成熟,不少國內電商、代收付服務業者也積極研發新的支付技術。然而台灣過去的金融法規較嚴謹,使得我們的金融科技發展比其他國家要來的慢。即使近年來相關法規略有放寬,2015年5月立法院也三讀通過電子支付專法,但對於業者的管制還是偏向嚴格,不利於新創的金融科技業者。
台灣的創投環境尚未完全健全,金融科技新創不太可能像矽谷公司一樣順利得到大量且多輪的募資,一舉推出破壞性創新的產品。
今年6月,金管會也宣布開放金融業者投資金融科技業,最高能100%持股。雖然細節要到8月才確定,但對台灣金融業和金融科技業者的關係,外界期待可以帶來正向的改變。

未來台灣的金融業會如何應用金融科技的發展,往Bank 3.0數位銀行布局,或是台灣的金融科技業者會如何與金融業合作,監管機關對法規放寬的想法,將決定下一步的走向。(以上參考自「數位時代」)
在以前,若要買保險,路徑應該是…找身旁的認識的人問,如果有認識的人,就向認識的人買,因為從網路不知從何找相關資料,感覺保險就像天書一樣看不懂,但是又怕被業務員騙…而在可見的未來裡,我覺得路徑變成了…上網找資料比較,然後直接打電話向公司買或是網路上買,當然,還是看哪個通路比較划算啦~

時至今日,我深深的覺得未來可見的日子裡,我們將會習慣在網路上買保險,當然,我指的是買除了醫療險與長照險之外的保險,因為目前市場主流的儲蓄險,說穿了,只是數字的跳動,沒有什麼複雜的理賠內容,也沒有什麼道德風險,因為一般的儲蓄險都是追求收益好一點,所以保險公司也從善如流,為了讓客戶的收益變好,就是不要再添加身故保障。也就是說,一般的儲蓄險在身故後,大多只能拿回所繳保費再加一點點的錢。這種的保單,我想在這5年內將會在網路上開始賣,畢竟它真的沒有什麼道德風險的問題。

至於醫療險與殘扶險就不一樣了,因為它還是需要長期的服務,像是去醫院關心啦~去送個小禮物呀~人嘛,吃五穀的生病總難免,長期的服務,要保險公司花錢找內勤的去服務,那肯定是一個不划算的生意。那保險業務員會因為金融科技而全部消失嗎?

我想不會的,但是保險業務員會漸漸的減少,保險公司也不會主動的將人員砍掉,因為業務員本來就是無底薪的,對保險公司來說,只要有人,就多少有業績。而且業務員也將因為預定利率與年期變長與佣金變少的關係,漸漸的偏向去賣醫療險與殘扶險,保險公司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將儲蓄險弄到網路上去賣了。業務員的平均收入將會變少,但不會餓死,只是變的辛苦點,因為客戶總是願意一年存個50萬在儲蓄險,但沒幾個客戶願意一年花個10萬在醫療與殘扶險。

想要突破困境嗎?我有方法。